24小時熱線電話

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,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聶海勝、劉伯明和湯洪波組成,聶海勝擔任指令長,備份航天員為翟志剛、王亞平、葉光富。按計劃,他們將在天上駐留長達三個月。
那么,航天員的“太空之家”是什么樣的?航天員在天上又是如何生活的呢?
中國空間站本著“人性化”的設計理念,分別設置了生活區和工作區。生活區內有獨立的睡眠區、衛生區、鍛煉區,還配有太空廚房及就餐區。在設計上最大程度考慮到私密性和便利性,極大地提高了航天員的太空生活質量。
除此之外,隨著10多年來我國無線通信和物聯網技術的不斷飛躍,設計師們在之前的總體設計方案上不斷升級,采用全新的信息技術,讓中國空間站有了“移動WiFi”,并創造了一個智能家居生活空間。
在中國空間站里,設計師們給每一個航天員準備了一個手持終端,航天員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通過APP調節艙內照明環境,睡眠模式、工作模式、運動模式……不同的艙內燈光,能夠調節航天員的情緒,避免長時間處于單調的環境所帶來的不適,盡最大可能讓長時間駐留太空的航天員有舒適的生活感受。
艙內景
對于航天員來說,健身可是在太空生活之“每日必備”,由于人體長時間處于失重狀態,航天員的全身會發生相應的變化。
首先是心血管功能的改變。航天員下身的血液、淋巴等各種流體在失重時會更多地涌向胸腔、頭部,造成面部浮腫、頭脹、頸部靜脈曲張,身體質量重心上移。不過隨著飛行時間的延長,心血管可以逐步適應這種改變,達到新的平衡。
艙內景
其次還會引起骨骼和肌肉的變化。航天員骨質損失增加,引起骨質疏松,而且持續時間很長。同時,在失重環境下,航天員的肌肉,包括軀干、膝蓋和肩部等部位的肌肉因不需要承擔自己的體重,力量會明顯減弱。據統計,短期航天飛行后,人會損失10%-20%的肌肉,如不采取積極健身的對抗措施,在長期飛行中肌肉可能丟失50% 。
因此,航天員健身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“減肥”,而是為了讓身體在失重狀態下保持骨骼強壯,同時防止肌肉松弛。
航天員劉洋在天宮一號艙內使用了特制的“太空體重計”來測量體重
那么太空健身和地面健身有何不同呢?答案是:要有特殊的器材。研究人員利用彈簧的彈力原理等制造了健身器材,例如:拉力器,用于鍛煉肩部和背部肌肉;太空自行車,用于鍛煉下肢肌肉;太空特殊跑步機,用于鍛煉心肺功能等等。航天員每天要使用這些健身設備堅持鍛煉1-2小時。
下面讓我們一起看下我國航天員親身經歷并展示的太空花式健身:
天宮二號內展示的新型“太空操”
在神舟九號飛行任務中,航天員景海鵬在天宮一號艙內抱膝做旋轉動作
航天員劉旺在天宮一號內展示“中國功夫”,也是在軌身體鍛煉的一部分
在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中,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進行了跑步鍛煉
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挑戰在太空中首次打乒乓球
恭喜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!
來源:央視新聞、太空夢想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
來源:文字內容轉自燕趙體育
桂宇星體育
專業戶外健身器材生產廠商
堅持品質精益求精
科學創新自主研發專利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三河市桂宇星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Copyright ?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